螞蟻,螞蟻

螞蟻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它們存在了1.3億年,足跡遍佈於南極以外的機乎每一寸土地。從數量來看,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螞蟻相等於人類的1.43億倍。猿猴、虎鯨和烏鴉在智力方面或許更接近人類,但只有螞蟻有像人類那樣發達的社會。

人類之所以成功並非單單因為聰明,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成熟,我們某方面也越來越像螞蟻。要瞭解人類社會,我們可以從觀察蟻群下手。

眾所週知,螞蟻發展出了井然有序的分工社會,一個蟻穴一般會有一隻或多隻蟻后、負責與蟻后交配的雄蟻,然後還有無數的工蟻和負責保衛蟻穴的兵蟻。為了維持龐大複雜的群體,螞蟻社會有公共衛生系統、基礎設施、商品及服務分配、交通系統等特點。它們善於改造生活環境、開採及利用資源,包括建築蟻穴、種植真菌和飼養蚜蟲(螞蟻先於我們「發明」了農業)。和我們一樣,它們將地盤擴張至新的土地時,經常破壞當地生態,消滅原生的蟻種、昆蟲和小動物。

雙方社會也有黑暗的共同點。只有螞蟻和人類有大規模戰爭,不同蟻群會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而互相殺戮,而且為了儘量避免戰爭的成本,互相競爭的蟻群間還會展開類似「軍演」的儀式,以判斷對方實力。在螞蟻戰場上,欺詐行為是兵家常事。而某些品種的螞蟻會攻擊其它蟻種的巢穴,將對方俘虜到自己的巢穴,強迫它們服務自己。遭到奴役的螞蟻也並非都毫無反抗,它們經常發起奴隸起義,尋找機會殺死奴隸主的幼蟲。

儘管螞蟻被奉為動物界中的戰爭大師,但它們團結合作的規模往往也是人類望塵莫及的。一些螞蟻能組成類似合眾國式的超級群體,群體內包括幾百個連成網路、互相緊密合作的蟻穴,規模可綿延數千公里。

2009年,日本和西班牙科學家發布報告宣稱,來自歐洲、美國以及日本3個阿根廷蟻超級群體其實是一個「全球超級群體」的組成部分。通常阿根廷蟻遇上來自不同蟻群的同類時會打架,但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3個不同大陸的數十億只阿根廷螞蟻被引見給對方認識時,態度彷彿認識已久的老朋友,並不爆發衝突。

科學家發現,這些螞蟻基因非常相似,散发的信号有大量化学重叠,相信是源自同一個蟻穴,後來隨著人類活動的足跡而散播到全球,並迅速在各地擴張領土。我們可以不完全誇張地說,螞蟻相信是人類以外唯一成功組建全球性「政府」的生物。相比之下,面對各國利益和理念上的衝突,人類的聯合國還顯得有些無力和尷尬呢。

螞蟻是怎麼做到的呢?《在螞蟻王國冒險之旅》作者莫菲特指出,即使是互不相識的螞蟻,也可以一起合作實現群體的利益。一群黑猩猩最多只有上百隻,黑猩猩遇上不認識的同類時,就算不打架,也不大可能尋找共同利益並將其實現。兩群螞蟻相遇時,即使互不相識,只要大家散發同樣的化學信息就是合作夥伴。這意味著,蟻群可以毫無限制地擴張,達成前所未有的規模。這是螞蟻和人類社會的最大共同點。

隨著人類社會越來越成熟發達,我們和螞蟻社會也越來越相似。美國學者弗里德曼說:「我們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或威脅我們,如罪犯。陌生人撲滅我們的火災,陌生人教育我們的孩子,陌生人建築我們的房子⋯⋯我們的生命掌握在陌生人手中。」過去數萬年來,人類從傳統的熟人社會逐步轉型至陌生人社會,這帶來了無限可能,如經濟規模擴大、人員流動性增強、公共服務的社會化程度提高。

螞蟻的合作單位是建立於化學味道上,人類呢?《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有個很有意思的答案:人類成功是因為我們發明了國家、信仰、貨幣、理念等完全虛構的存在,以將其他人團結起來,實現大規模合作。

例如,我今天交出幾塊馬幣或美元,就能向素未謀面的店員達成交易。和國家信仰、資本主義、道德倫理、人權民主和納吉手中的權力一樣,貨幣並非天然定律,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概念。26億令吉對一隻黑猩猩而言只是一堆廢紙,是人類給這堆廢紙標上了價值,並就此達成共識。

儘管如此,今天我們還沒能實現徹底的陌生人社會。我們彼此之間存在著種族歧視、對移民的不安、對不同理念的互不包容。但我們一直在進步。

一個超級蟻群遇上全球暖化等環境改變時,由於基因不多元,加上社會結構僵硬,只能大規模死去。相比下,當人類社會遇上環境變化,或發展到難以負荷的規模時,隨時可以更換制度,充滿彈性地調整。螞蟻有逾千種,如果阿根廷蟻帝國滅亡,紅火蟻會取而代之。而人類只有一個品種,但我們擁有無數種文化、體制和生活方式。如果人類社會遇上挑戰,我們可以從多元社會中選出最適合大眾的體制和生活方式,然後生存下去。

人類社會比單一基因的蟻群多元得多,因此社會上存在著不同的主張,團結著不一樣的很多群人。如何在日益多元的社會中找到一套充滿彈性和包容性的標準,是人類社會獨有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