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尼人講馬來話?
很多大馬人覺得馬來話沒用。不像英文和中文是國際語言,一出國就很少機會講馬來話了。但是很奇怪,很多大馬人學法文日文韓文,不過一走出日韓,其實也沒很多人講日語韓語呀。
馬來話是國語,我們喜不喜歡都學了。但是它在國外也不是沒用。美國國際語言暑期學院(SIL International)2015年發布的統計講,如果把馬來文的分支—印尼話(Bahasa Indonesia)算進去,馬來話是全球第六多人講的語文,雖然它不是大部分使用者的母語。根據這個統計,講馬來話的人口還多過講法語、日語、德語或韓語的人口。(雖然以日語為母語的會比以馬來文為母語的人多。)
我不是講學韓語浪費時間。語文魅力不只看多少人講。例如韓流軟實力讓人想學韓語,例如中文是打開文化寶庫的鑰匙。從這個角度來看,馬來文有什麼魅力呢?以我所見在於它自古以來作為一個貿易的通用語,因此它簡單靈活多變,善於吸收外語的詞彙,這點十分有趣。
馬來話是印尼一千八百多個島嶼的唯一共同點,從繁忙的雅加達到新幾內亞的偏遠地區都通用。印尼人口龐大,有全球第四多人口,是在中印之後下一個崛起的隱形巨人。它是東南亞老大,也是全球最大穆斯林國家。因為地緣關係,印尼對大馬的影響不亞於中美。
如果我們對印尼印象還停留在女傭之國,我想應該重新認識她。蘇哈托下台之後很多印尼人已經開始有錢,龐大人口化為全球增長得最快的消費市場之一。如果會講馬來語,那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優勢。
印尼是千島之國,有700種語文。為什麼印尼國語是馬來語呢?
印尼最大民族是爪哇人,爪哇人講的是爪哇語(跟用來書寫馬來文的Jawi是完全兩回事)。爪哇語是約42-48%印尼人的母語。相比下印尼只有約5%人口以馬來話為母語,主要在蘇門答臘。如果國語是最大族群的母語,印尼的國語應該是爪哇語才對。
上面提到馬來文容易學,因為它生於貿易。古時後來自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方的商人在馬六甲這些東南亞港口買賣,他們需要一個容易學的共同語文,來方便溝通。馬來語提供了這個方便。是哪裡的商人都好,來南洋前都會先學好馬來語,以便和來自各個國家的商人做生意。
因為有很多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在用,馬來文自然發展成一個很好學有彈性的語文。它文法簡單造句隨意用詞經濟,不像英文有分時態,不像法語阿拉伯語的名詞分陰性陽性。它參雜了四方八面的詞彙,是個語文大熔爐。
所以,馬來話成了南洋市集上通用的語文。印尼獨立時雖然很少人母語是馬來文,但大家都會講。例如一個爪哇人在家裡講爪哇話,但是她會用馬來文在巴剎向一個布吉斯人買菜。
身為移民,華人剛剛到印尼時學的第一個語文就是馬來話。只要會馬來話,去到印尼哪裡都可以做生意。所以華裔生意人成了馬來話在印尼的主要推手。檳城研究院的阿爾塔夫(Altaf Deviyati)就有寫到,19世紀末印尼華人創辦了很多有影響力的馬來文報紙,例如《馬來喇叭報》和《東星報》,在推廣馬來文文學、增加當地人民識字率方面有很大貢獻。
雖然馬來話得到廣泛使用,它只是很少印尼人的母語。差不多一半印尼人的母語是爪哇語。為什麼不叫另一半印尼人也學好爪哇文呢? 原因是要給國家團結。
爪哇人是印尼最大族群,但只有爪哇人會講爪哇語。將爪哇語立為國語會令少數族群更加覺得政府偏幫爪哇人。(之後蘇哈托政府大肆推廣爪哇文化,還嘗試通過教育和移民政策同化整個印尼,但那是之後的事了。)馬來文不只被廣泛使用,它也不是主要群體的母語,這點政治上很重要。
另外,爪哇語非常難學。如果爪哇語成為國語,少數族群可能國文差考不上大學,出社會找吃難。他們經濟上可能輸給爪哇人,族群間更不平等,最後一定會有衝突。
但是最特別的理由是,爪哇文是個階級意識很強的語文。爪哇人跟長輩或貴族講話時,他們用的詞彙會跟和一個工人講話時完全不同。相比下講馬來話不需要在乎對方貴賤。蘇卡諾一眾建國者雖然是爪哇人,但他們也是篤信人人平等的左派,所以他們決定不以封建的爪哇語為國語。
講了這麼多,我們來看下很多人想問的問題。我國國語也是馬來話。馬來話在印尼的個案可以給大馬人什麼啟示?
我給不到答案,我覺得大馬和印尼國情不同。馬來話在大馬是多數族群的母語,也是不同族群之間溝通的語言。如果我國像印度,以殖民者語文(英語)為兩個國語的其中一個,會不會幫助國民團結?很難說,我們也必須考慮民族主義等因素。
但語文的故事因此精彩。最終一個民族選擇使用什麼語文,很多時候反映了又複雜又尷尬的歷史和國情。我們或許不會從他國經歷得到答案。但我們至少可以將它當成有趣的故事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