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水的民族

吃吃吃

「年輕一代都不愛吃豬雜、牛雜了。」年僅三十的友人K深感痛惜。「他們只吃上等的肉。」

身為大馬華裔,這種腔調我已屢聞不鮮。「吃不吃下水料理」逐漸成為長輩看不起新世代的諸多有色鏡片之一,正如吾等龍的傳人向來最愛宣稱「華人能把整頭動物吃得內臟都不剩,不像西方人,只吃最上等的牛扒肉」,並為此驕傲。許多華人甚至覺得,因為歐美人不吃噁心的內臟,他們一定也看不起我們吃的東西,他們覺得我們很下賤!

這種明明是自己在歧視自己,然後還要怪罪到別人頭上。

撇開許多新世代的年輕人依然喜歡吃肥腸牛雜不談,前輩們吃下水也不見得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沒有選擇。反之,現在年輕一代吃這些東西通常是因為好吃,不是因為便宜。時代是變了,人們現在可以大口大口吃肉,但買房也比以前更難了,不是嗎?

還有啊,誰說在歐美國家人們就不吃內臟?香腸不就是下水和雜碎做的嗎?大馬華裔當成經濟午餐的午餐肉,不也是從洋人發明的嗎?説洋人不吃內臟的人,只不過是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冰島人從羊頭吃到睪丸,甚至為了蛋白質,連有毒的格林蘭鯊魚也埋進土裡等腐爛發酵了再吃,美國人也把牛的睪丸拿來炸,稱之為 Rocky Mountain Oysters,華人吃這些嗎?

何況華人一旦有錢起來,浪費奢侈的程度可是十分讓人乍舌的。有什麼食物比魚翅更奢侈更浪費?每天都有無數鯊魚被捕撈切除魚翅,然後活生生丟回海裡。有什麼比這更浪費?這好比切除牛的蹄子,然後整條牛就丟掉,好在愛吃牛扒的洋人並沒有我們這麼浪費。

今天譏諷歐美人士不吃內臟的華人,一有了錢,還是會過著奢華而浪費的生活。人一有錢起來,飲食自然就變得不一樣了,在歐美國家,牛扒可不是人人都吃得起,就算是中產階級也不是經常能吃,而在華人地區,現在中產階級都偶爾吃得起魚翅了。

是的,在西方也有浪費和奢侈的一面。在中國我們到處可以找到奢華的酒宴,在西方也自然有許多成天紙醉金迷的富人。但這是階級問題,這是社會變得富裕的副作用,這是人性問題,不是民族文化的問題。與此同時,不論東西多數人還是相當節儉,有創意地善用有限資源,我們把隔夜飯做成炒飯,洋人也一樣經常或天天吃隔夜菜。

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見大唐盛世充滿著貧富不均,而今天的東方和西方亦是如此。這,才是問題所在。

而這種「我們過慣了苦日子,所以我們比那些富裕的民族優越」的變態民族主義,說白了不過是對別人的妒忌和對物質的強烈慾望。它只會讓我們把矛頭指向同樣充滿著貧富不均的其他民族,而徹底放過了那些正在壓榨我們的自己人,這可真是笨了。